最近, Meta 裁员的靴子正式落地:扎克伯格正式宣布裁员 1.1 万人,占员工总数的 13% 。去年十月,扎克伯格宣布Facebook将更名为Meta,这也是元宇宙“MetaVerse”的前缀。他曾放话,希望用五年左右时间将Facebook从一家社交媒体公司变成一家元宇宙公司。
彼时,Meta市值曾超过9000亿美元,如今已蒸发三分之二。虽有原因众多,但最引人关注的,还是元宇宙转型失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评论称,Meta押宝于元宇宙,“是一个具有不确定且代价高昂的赌注。”
种种迹象表明,“元宇宙”这一概念,在现阶段似乎并不那么靠谱。于是,大家转而把目光投向一个稍微靠谱些的概念——Web3.0。
元宇宙的终极形态势必是去中心化的,而现在的网络生态并不能完全满足元宇宙去中心化的需求。一些人认为,即将到来的Web 3.0时代和元宇宙需要的网络生态高度重合。Web 3.0或许能够成为人类迈向元宇宙道路上重要的一步。
根据Cointelegraph Research数据,2021年投资于Web3.0相关领域投资金额超过300亿美元,投资并购数超过1300项。除Web3.0领域知名投资机构A16z以外,红杉、贝恩资本等机构也纷纷入局该领域,被看作未来10年互联网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那么,Web3.0到底是什么?Web3.0与元宇宙又是什么关系?
Web3.0是什么?
目前关于Web3.0仍没有一个精确的定义,业界普遍以Web1.0、Web2.0.0作为对比,来描述Web3.0的轮廓。
万维网创始人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 Lee)对Web 1.0到Web 3.0给出了一个有趣的解释:
Web 1.0是Web 的“可读”阶段。我们看到用户之间的互动有限;
Web 2.0 是Web的“可交互”阶段,用户可以在这个阶段与站点进行交互以及彼此之间进行交互;
Web 3.0是网络的“可执行”阶段,在这里,计算机可以像人类一样解释信息,然后为用户生成个性化的内容。
因此,Web3.0是新一代价值互联网,Web1.0为“可读”,Web2.0为“可读+可写”,而Web3.0将是“可读+可写+拥有”。
1. Web 1.0时代
为了理解Web 3.0的含义,我们需要回到Web 1.0时代。
Web 1.0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直持续到 2005 年,也就是最初的万维网。它建立在开源(如 Linux)、免许可开发(如 PC 软件)和开放标准(HTML/HTTP)之上。现有的一些大型互联网公司(例如亚马逊及谷歌)就是在这个生态系统上建立起来的,或者扩展到这个生态系统中,从而获利(例如微软及Apple)。
在这个阶段,网页是静态的,内容是由服务器的文件系统提供的。此外,这些页面上没有交互性。用户无法对带有评论或喜欢的帖子做出任何“回应”。在Web 1.0时代,用户只是被动地消费信息。
2. Web 2.0时代
Web 1.0的下一个技术迭代就是 Web 2.0,即我们今天所熟知的网络。大多数Web 2.0 是建立在Web 1.0技术上的,Web 2.0生态下的互联网公司建立在与启用Web 1.0生态相同的开放环境上,但创建了“围墙花园”(Walled Garden)生态系统以实现社交联系和内容创建。最典型的例子是 Facebook以及 YouTube,它们为社交网络和用户生成的内容创建了“围墙花园”。
此时的网络中不再是静态内容,而是动态的内容,用户现在可以与发布在网络上的内容进行交互。JavaScript、HTML和CSS等技术的发明使用户交互成为可能,这些技术使得开发人员可以构建出用户与内容进行实时交互的应用程序。Web 2.0的兴起主要是由三个核心创新层推动的:移动、社交和云服务。
iPhone等智能手机的推出及移动互联网的接入极大地扩大了用户群和网络的使用:我们从每天在家中通过台式机拨号上网转变为可以随时随地连接互联网的状态。网络浏览器和各种移动应用程序就这样被装在了每个人的口袋里。
无论是社交媒体、博客还是播客,在Web 2.0 中都完全基于交互。这些社交网络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用户通过评论来参与互动,并可以轻松地与其他人分享文本、图像和音乐等内容。一些在 Web 2.0 中蓬勃发展的著名应用程序有微博、Instagram、YouTube、Facebook、微信等。因此,这个时代的网络也被称为“社交网络”。
3. Web 3.0时代
虽然Web 2.0浪潮仍在继续,但我们也看到了互联网应用程序的下一次革命性的转变,即Web 3.0。Web 3.0是一种更为根本的颠覆,它将带领我们向开放、可信和无须许可的网络迈进一大步。
Web 3.0网络允许参与者在没有受信任第三方的情况下公开或私下进行交互。任何人,包括用户和供应商,都可以在未经管理机构授权的情况下参与。
Web 3.0是一个语义网。这意味着我们不仅可以根据关键字来搜索内容,还可以使用 AI 来理解网络内容的语义(即其内在含义)。这将允许机器像人类一样理解和解释信息。语义网的主要目的是使用户能够更轻松地查找、共享和组合信息。
然而如今,Web 3.0一词已经不仅仅意味着语义网络。更确切地说,区块链爱好者使用术语Web 3.0来描述在一个开放和去中心化的架构上构建应用程序的想法。
Web 3.0 的首要目标是使互联网更加智能、自主和开放。Web 2.0 是由移动、社交和云的出现推动的,而Web 3.0 主要建立在新的技术层面上:边缘计算、去中心化的网络结构及人工智能。
Web3.0以强调数据价值归属为核心,具备去中心化、数据自有、数据互联、保障隐私、高度智能和永久保存的特征。
广义来说,所有以区块链为基础所打造的产品及应用,都能算是Web3.0的产物。Web3.0大致有三大特点。
1. 使用区块链技术。
这是一个Web3.0应用最基本的要素,改变人类储存价值、记录资料的方式,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账本,不受任何政府、组织所控制。
2. 资料所有权与互通性。
不同于Web2.0时代,用户个资储存在平台中心化的服务器中,Web3.0时代的用户个人资料都是储存在区块链上,并且由用户持有掌握。
一方面,用户可以决定资料要分享给谁。比如,使用电商服务时,可以分享购物纪录给平台看,来获得个性化推荐服务。
另一方面,是用户在生态中的所有权。比如,创作者在平台发表内容,替平台带来流量,并创造了优质的体验与互动,那么也可视为拥有生态的一部分,可以获得分润或是相对应的代币回馈。
3. 完善的信任机制、讲求共识。
在Web.3时代,产品创办人、用户、投资人及社群参与者,每个人的地位都是平等且相同,产品服务运作的机制,也都是透明公开且可被信任的。
当前,Web3.0仍处于早期阶段。根据A16z数据,当前Web3.0用户规模(以太坊地址)与1995年互联网用户规模差异不大,并预计Web3.0用户有望于2031年达到10亿人。
由于技术门槛较高,还没有杀手级应用出现,严格来说,现在市面上多数的区块链新创仍处于“Web2.5”阶段,还没有达到完全去中心化,以及让用户100%掌握个人资料。
但这并不妨碍Web3.0在2022年成为产业热门关键词。在A股上市公司中,目前Web3.0概念股分类中已有近40家公司,其中部分公司更是因Web3.0概念股价累涨已超100%。
Web 3.0和元宇宙有什么联系?
同样涉及区块链,Web3.0与元宇宙有何关系?
《元宇宙与数字经济》一书作者朱嘉明提出,从产业实践来看,“元宇宙”和“Web3.0”都是在描述未来人与信息之间的关系。
“元宇宙”侧重描述人与信息交互方式的升级。在“元宇宙”语境下,人与信息的交互会更加沉浸式,相应的落地产业支撑是VR、AR、AI等科技应用在视觉、触觉、嗅觉等感官链接方面的创新。
“Web3.0”侧重描述人与信息所有权关系的变化。在Web2.0时代,用户的数字资产更多被掌握在中心化的平台公司手中,而在“Web3.0”语境下,用户自身则掌握了数字资产的所有权及其相关衍生权力。
从理论上来看,Web3.0也可以被理解为元宇宙的基础设施。正如《Web3.0:赋能数字经济新时代》书中所梳理的,几个核心概念实际上构成了Web3.0的整个基础设施体系:底层技术是区块链;金融系统是DeFi;数字商品是NFT;组织范式是DAO。
这一切为元宇宙的建构提供了一整套基础设施系统。元宇宙的最终愿景是构建一个打通“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的数字时空,而这一整套基础设施系统通过具体的技术形态,解决了很多从数字化时代开启时就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
如何在虚拟的空间创造真实可靠的“信用”和“共识”?
如何确立数字物权的归属和转移?
如何以有序且民主的形式进行数字化组织的决策与管理。
因此,元宇宙赋予了Web3.0的向上生长的动力,而Web3.0为元宇宙提供了持续发展的根基。华鑫证券也指出,Web3.0与元宇宙两者相辅相承、一体两面。元宇宙是上层建筑,是应用场景和生活方式的未来;Web3.0.是基础设施,Web3.0代表的是技术发展方向。
Web3.0的未来
随着Web3.0时代来临,产业、商业模式都将迎来新变化。区块链顾问公司LeadBest执行长李佳宪表示,和Web2.0时代相比,未来生活中比较大的差异,会是使用服务方式的改变。
现在我们使用许多数字服务,都可以通过Facebook、微信等社交帐号登录,这些帐号就如同客户授权管理器。当用户按下同意键登入的瞬间,个人的资料也四散在各平台,难以整合及转移,也无法选择性地分享数据。在Web3.0时代,区块链钱包将成为登入线上服务的钥匙,区块链上记录用户所有的资料,且不属于任何一家公司。
以网购来说,通过钱包就能直接付款给买家,而不需经过银行。登入社交帐号聊天时,钱包也能作为身分验证的工具,以及整合各平台中所有好友的聊天内容。下班想追剧,许多人会选择订阅视频平台,未来这样的模式也可能被打破。未来电视也可能变成使用Web3.0服务的入口,如果再绑定区块链钱包,就能将每次观看影片的记录写在区块链上。
根据这项纪录,可以直接从钱包扣除版税支付给原始创作者。如此一来,收益将不被平台大量抽成。未来,Web 3.0也许会像今天的互联网一样,通过电脑、智能手机、电视来体验,甚至有可能通过元宇宙的VR头盔来体验。
当然,无论是Web3.0还是未来元宇宙的发展,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时,也应警惕因为市场热点引发的盲目炒作现象。
内容来源:科技云报道、工企动力和《元宇宙:概念、技术及生态》